您的位置首页 > 可持续发展教育 > 环境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发布时间:2013-03-19 11:29:12  来源:  作者:

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发展城市新区的主要原因,上海市在我国的地位。
理解上海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上海市面临的主要城市化问题及产生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上海市的发展情况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上海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问题,理解如何处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上海市发展的区位优势,规模扩大和主要的城市化问题。
●教学难点
上海市发展的区位优势中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最终根源是用地紧张。
●教学方法
利用PowerPoint或其他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图表资料,启发诱导式教学。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主要投影片:
1.1997年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分布示意图
2.上海市位置图
3.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
4.中国主要城市的比较
5.上海总人口和市区人口增长示意图
6.上海市区范围的扩展示意图
7.上海主要卫星城的功能
8.1990年上海、北京、天津市区人分均道路、下水道比较
9.世界几个大城市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比较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有两种聚落,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乡村,第二次大分工出现了城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时候城市开始加速发展?什么时候的城市的发展速度、规模、范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产业革命后,世界城市发展开始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城市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原因是工业的发展,二战以后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教师)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城市的合理发展也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因为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们的发展,对周边地区有辐射作用,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我国要发展经济,需要城市化,而现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建设。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1997年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分布示意图”(图略)
(教师)从图上看,建国初期,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只有9个,而到了1997年发展到了37个,从表面看只是人口规模的扩大,但同学们肯定还能分辨出哪些规模也在扩大?
(学生)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
(教师)你能举一些家乡的事例吗?
(学生)举例回答略。
(教师)很好,特别是用地规模的扩大是最直观的,相信大多数同学们都看到了身边的变化:原来的农田或者荒地变成了城市,城市的规模比以前大多了;不少的农民不种田了,到城里去干活了,城市的人口增多了,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急剧膨胀,构成了我国城市化的一大特点。但是也请同学们想想,是不是城市越大越好呢?为什么?
(学生)不是的,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再继续扩大,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教师)我们在高一时已学过了,当城市过度膨胀后,会出现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等。
(教师)因此,还记得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学生)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教师)很好,要解决城市化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拓展新的空间来分散一部分的人口和工业。同学们都听说,或者看到了不少大城市兴建的卫星城、居住区、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等,而建设城市新区也是其中的一条可行之路。今天我们就以上海发展浦东新区为例一起来讨论城市新区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讲授新课]
(屏幕显示)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12.1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教师)众所周知,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的龙头城市。那上海经济为什么能这样发达呢?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学生)有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等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那么,上海的发展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课本图12.1“上海市位置”(图略)
(教师)我想先请一位同学看图后简单分析一下上海的自然条件。
(学生)上海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丰富;有长江和黄浦江流经市区,淡水充足。
(教师)确实,上海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利。但对上海来说,社会经济条件对它的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教材也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上海的区位优势。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从上海的位置图分析:上海位于什么地方?有哪些交通干线?
(学生)上海位于长江的出海口,东临东海,重要的交通干线有京沪、沪杭铁路和沪宁、沪杭高速公路。
(教师)所以请大家想想,上海有哪些交通方式?
(学生)有铁路、公路,长江的内河航运,沿海的海洋运输,还有航空运输等。
(教师)在上海的这些交通方式中,你认为最具优势的什么运输?
(学生讨论分析)是水运。
(教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学生讨论回答)从河运看,上海位于运输最大的、被称为黄金水道的长江航线入海口;从海运看,上海又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
(教师)因此,上海是一个具有河港、海港双重特色的我国最大港口,在高一教材中,我们也分析过了上海港建设有利的航行、停泊、筑港、腹地等条件。我们再把上海放到全国范围看,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显示)“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图略)
(教师)大家看图,上海通过这些交通线可以同哪些地方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答案开放式)向东通过海运可同东亚、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国家联系,向南可通过沪杭铁路同华南、西南联系;向西可通过长江航线及有关铁路同中南、西南联系;向北可通过京沪铁路同华北、甚至西北东北联系。
(教师)因此,上海的交通极为方便,它是我国最大的交通枢纽,这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最突出的优势。也正因为有这个优势,又带来了哪个优势呢?请同学们仍然从屏幕图分析。
(学生)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教师)我们在高一分析上海港发展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边回忆边从图上分析:它的联系范围,范围内的经济水平。
(学生)通过铁路、公路、水运可以同全国各地相连接,所连接的地区大多是经济发达地区。
(教师补充)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上海本身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沪宁杭城市带的核心城市;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又是我国两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上海又正好位于这两带的会合处,因此上海的人流、货流量是其他世界大港所无法比拟的,这为上海港的兴盛乃至整个上海市的发展提供了要基础。
(教师)但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上海市的劳动力资源又怎样呢?
(学生)劳动力丰富,且劳动力素质较高。
(教师)很好,这一点同样可以从上海所处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分析。请大家看屏幕,长江三角洲历来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因此,劳动力资源很丰富。但是,光有人的数量还不行,还需要劳动力有较高的素质,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这里从历史上看是我国民族工业和商品经济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历来就具有较强的商品意识,从目前看上海及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是我国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公众受到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相信大家从上海的大学升学率就可以想象出,因此,这里的劳动力又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同学们还可想想,劳动力来源还有哪些?
支持
返回首页
返回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05 - 2018 Teducn.com
E-mail:gangjian_xn@hotmail.com
phone:18997245213

网站内容版权属于中国藏族教育网所有
信箱:gangjian_xn@hotmail.com
联系电话:18997245213 QQ:8945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