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双语教学
学校教育与藏族教育文化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2-05-29 17:30:44  来源:http://www.studa.net  作者:张永国

 现代教育人类学对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的方法持否定的态度,而认为应该将学校教育放在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考量。在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与学校教育最相关的即是教育文化。

  一、教育文化与藏族传统教育文化

  何为教育文化?教育文化是社会行业文化的一部分,是教育活动的潜规则,是教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它担负着以爱为根本的文化传递,其本质在于唤醒受教育者的个人意识,使受教育者获得主动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

  教育文化的构建是国家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战略中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表征,它作为社会行业文化的一种,其自身的不断成熟,是促成国家文化战略崛起的根本。这不仅因为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也因为教育传播着先进的文化,悠久的文化传统又为教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教育文化的角度探讨学校教育与藏族传统教育文化的关系对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藏族传统教育文化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教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民族教育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教育制度文化和教育观念文化。本

  文主要是从教育制度即教育方式对学校教育和藏族传统教育文化进行研究。

  二、学校教育与藏族传统教育文化的关系

  民族教育文化对学校教育有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奥格布教授认为,少数族群为了工具性目的动机去寻求接受教育,然而,当他们的社会认同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也会抛弃工具性动机,拒绝接受否定他们社会认同的学校教育。因此,了解民族教育文化及其传承和它对本民族儿童学校教育活动的影响是我们把握民族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前提。从传统来看,藏族文化传承主要是通过寺院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来实现的。藏族传统文化更多地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继承和延续,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藏族文化又得以不断的调适。因此,分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寺院教育和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刻认识学校教育的困境和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

  学校教育与寺院教育的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关系。学校教育在藏区的历史较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寺院教育则在民族文化传承和个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文化传承

  从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史上我们看到,国家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力量的渗透、社会组织的转型是同期并行的,学校正是“村落中的国家”。正如李书磊在其《村落中的“国家”》一书中的分析:从组织与职能来看,小学就是深入村落的国家机构,这正吻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路易思·奥而萨瑟“学校是一种国家机器”的判定……小学就是在自然散漫的村居中人为设置的国家环境。它是国家培育人才的工厂,它自身也是国家形象的一种展现。学校教育——组织化、成体系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与国家力量密不可分的。在藏区现代学校教育建立发展的时间里,学校不仅作为培养现代人才的国家机器存在,而且还以鲜明有力的符号系统来展示重演国家意志和国家形象。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资金等无不体现着“国家”字眼,从这一角度来说,学校教育进行的文化传承其实就是以“国家”为核心的主流文化的传承,自然对处于亚文化的民族文化无从顾及或顾及很少。

  寺院教育是藏区传统教育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与现代学校教育一样,寺院教育在传统教育中也充当了官方教育的角色。一方面为政教合一的政权培养“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建国后,寺院教育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调整,也在不断的调适。伴随着宗教的复兴,寺院教育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其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也日渐突显。

  (2)技能教育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技能教育。但是我国学校教育恰恰相反,在技能教育方面还特别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围绕着应试教育的考试指挥棒,学生疲于题海,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二是书本知识也缺乏相应的技能训练的内容;三是学生的书本知识很高,但实际动手能力很差,形成所谓的“高分低能”;四是民族地区学生因为还有语言关的问题,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

  寺院教育虽然缺乏相关自然科学的内容,但是也比较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一是设立专门的密宗学院,进行专门地理、天文、历算、医药、诊疗、绘画等技能方面的训练;二是在佛教知识的传播学习中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较科学的教学方法。正因为在技能方面的教育,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藏族普通民众对寺院教育的依赖,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寺院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

  (3)个体发展

  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其合理性,传统寺院教育之所以重要亦是因为它能实现个体最大程度地发展,这种发展既包括地位、名誉,也包括金钱。而在藏区学校教育造就的却是“边缘人”。“边缘人”有两类,一类是没有通过学校教育而实现跳“龙门”,没找到理想的出路只能回家继续祖业的人。他们因为多年的学校生活,实际的生产生活技能差,不能适应农牧业生活,不仅不能帮助家人,反而成为家人生活的累赘;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多也不愿意融入传统的生活,成为“边缘人”。另一类是通过学校教育考入中专、大学的人。他们的矛盾体现在一方面大力倡导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呼吁藏族普通民众把子弟送入藏文学校;另一方面却大张旗鼓地、托关系、走后门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内地重点学校,以求得最大限度地了解、认识、融入主流社会及其文化,实现个体最大的发展。

  (4)宗教、民间信仰

  我国学校教育从其“国家代言人”的角度的出发,把宗教视为不科学,把民间信仰及其仪式视为封建迷信的东西统统加以排斥,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取代民族传统信仰及其仪式,不过是现代国家功能之一的“文化宰制”的又一表现。而寺院教育在宣扬宗教文化的同时,积极的参与民间信仰,把传统的、原始的信仰进行佛教化改造,既达到了心理蔚藉等方面的功能,又传播了佛教知识、仪轨,实现了佛教与信众之间的“双赢”。改革开放后随着藏区佛教复兴,寺院教育亦呈现复兴之势。规模稍大一些的寺院几乎都有自己的小学经僧,我们调查的木里大寺有50-70名小僧童,有专门的教室和教师进行教育。有些藏区还有得到政府认可或没有认可的寺院学校。从教学内容来看,寺院教育积极的吸纳了现代学校教育和科学知识的内容,较好地实现了寺院教育的传承,也是寺院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调适的结果。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藏区学校教育和寺院教育并存局面的形成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学校教育和寺院教育竞争的表现之一是学生生源的竞争。寺院教育因为受国家文化的宰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却得到了广大藏区民众的认可,吸引着藏族儿童的眼球。从本质上来看,这种竞争其实是“一元”与“多元”之争。这种教育的一体与多元关系正是中国民族与文化特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集中体现。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藏族家庭教育对藏族儿童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教育活动的行为方式产生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如果说藏族寺院教育是儿童实现个人目标的阶梯,那么家庭教育则是藏族儿童生存的基石。在漫长的时间中藏族形成了一整套以家庭教育为主线的家庭文化。在现代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教育方式的情况下,家庭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藏族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得以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家庭的文化背景和家庭成员的教育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成就动机的水平,而他们在学校的成就能力和成功机会又取决于这种水平;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教育态度也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校表现。家庭之所以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而对儿童的学业成就产生深刻影响,主要是由于:一是因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心理群体,家庭成员在互动中容易形成较为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二是家庭中特定文化和价值观念熏陶的连续性和潜移默化性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三是儿童阶段的心理特点容易受到家庭文化的影响,一种观念的形成,除了受特定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影响外,与主体的心理特点也有密切关系,儿童可塑性强、模仿性强,容易养成特殊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
  3.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藏区重要的传统教育方式。其作用与学校教育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更有其独特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社区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更突出地体现在其更人性化、实用性上。更人性化和实用性主要是因为社区教育是根植于其传统社会文化形态,与其固有的社会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学校教育未能得到彻底改观的根原之一就是于此。
  笔者在调查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当地的求雨仪式。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之故,藏族传统文化始终没有脱离宗教文化的浓浓氛围,宗教文化一直是藏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支撑藏族深层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求雨仪式中宗教仪式与民间文化的结合,更加强化了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宗教传承与村落文化之间固有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取代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现象。甚至可以展望或预言,由于宗教具有一种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实际价值,它将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向未来。这正是我们分析认识藏区教育环境、推动教育发展所必须正视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结论
  从历史与现实来看,藏族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寺院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有其存在的土壤,作为国民教育主体的学校教育受这些教育方式的影响相当大,彼此之间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就能相互交融或替代,这是我们发展藏区学校教育必须清醒认识的客观现实。
  参考文献
  [1]王继华.为什么要提教育文化战略.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47.
  [2]胡玉萍.教育文化与与学校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5.
  [3]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436.
  [4]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尕藏加.藏传佛教寺院宗教文化的功能及特性.学习与实践,2006(12).

支持
返回首页
返回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05 - 2018 Teducn.com
E-mail:gangjian_xn@hotmail.com
phone:18997245213

网站内容版权属于中国藏族教育网所有
信箱:gangjian_xn@hotmail.com
联系电话:18997245213 QQ:8945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