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天空湛蓝洁爽,阳光的照耀下,放眼望去,迎风飘动的经幡,泛着金光的屋顶,雕梁画栋的佛殿,高耸多样的佛塔,不断转动的经轮,飘散弥漫的桑烟.闪烁不灭的酥油灯,其间行走的虔诚信徒,穿着紫红色袈裟的僧侣,以及不时传出的琅琅祥和的诵经声……构成了藏传佛教寺院的一幅日常真实图景。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流派(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之一,又称“西藏佛教”、“藏语系佛教”,清代以来俗称喇嘛教。藏传佛教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二是该流派佛教使用藏语文作为宗教用语言文字。即使是如蒙古族等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藏传佛教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传承各异、仪轨复杂、像设繁多,是藏传佛教有别于汉地佛教的显著特点。藏传佛教的基本教义主张:为了让灵魂得到解脱,就必须弃绝尘世当中的一切欢乐与享受,严格遵守教规,诵经祈祷,刻苦修行。
自从公元7世纪佛教传人西藏,经过与传统苯教的长期斗争和融合,形成藏传佛教,成为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乃至部分汉族群众普遍信仰的重要佛教流派。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分两个历史阶段,即“前弘期”和“后弘期”。
前弘期(约公元7世纪40年代至9世纪中叶),佛教在吐蕃还属于外来宗教,它与当地原有的苯教不断斗争,得到发展,其间曾一度占据优势。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佛教随之进入西藏,受到松赞十布的支持和倡导。佛教寺院开始兴建,同时开始翻译佛经,逐渐形成一定规模。松赞干布还亲自制定佛教戒律,将佛教戒律和善行标准变为国之法律,明令人们要信仰佛教。在统治阶层的大力支持下,佛教在吐蕃地区逐渐传播开来。赤祖德赞时,又委任僧人为大相,并规定七户养僧一人之制,佛教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赤祖德赞的兴佛措施和把王朝军政大权交给佛教僧人的做法,引起贵族不满。他们谋害赤祖德赞,拥立达玛为赞普后,展开了大规模的禁佛运动,佛教遭受了非常沉重的打击。佛寺被封阔拆毁,佛经被焚烧,僧侣被勒令还俗,或杀或逐;因而使佛教在西藏禁传达百余年。然而,佛教并没有因此而灭绝,许多逃亡异地和在家的佛教信徒,一直用各种方式传承着佛教,伺机再起。
达玛灭佛时,被后世尊称为“三贤哲”的僧人肴格迥、藏饶赛、玛尔释迦牟尼三人,以及刺杀达玛的拉隆·贝吉多杰等辗转来到青海东部河湟谷地避难。公元940年,藏饶赛的徒弟喇勤·贡巴饶赛在丹斗(今青海省化隆县境内)建寺造塔,招徒授法,声名远播于西藏。西藏桑耶地方领主益西坚赞派卢梅等卫藏十弟子来青海,喇勤为他们授戒传法。后卢梅等回藏,致力于弘法,从学的弟子日益增多,于是重建僧团,营造寺院,由此促成了佛教在西藏的复兴,史称“下路弘传”。卢梅等返藏弘法的公元978年也被视作西藏佛教后弘期的起点。西藏佛教后弘的另一策源地在阿里。由吐蕃王室后裔所建立的古格王朝从10世纪始即弘扬佛教,1042年又迎请盂加拉佛学大师阿底峡到阿里及卫藏各地传教,前后达12年之久,有力地推动了佛教在西藏的复兴,此即“上路弘传”。
佛教在西藏复兴的过程中。更广泛地吸纳和融汇了包括苯教在内西藏本土文化的内容,从而形成了独具西藏地域及文化特色的藏传佛教。与当时西藏社会内部相互隔绝、经济上缺乏内在联系以及政治上分散割据的客观环境相适应,加上教法和教理传承上的差异,藏传佛教在形成过程中就产生了教派之别,一些教派又往往和地方豪族相结合,形成政教合一势力。早期的教派主要有宁玛派(俗称红教)、噶当派、萨迦派(俗称花教)和噶举派(俗称白教),各派内部又有许多不同的传承和支系,尤其是噶举派支派众多,素有“四大八小”之称。
青海是藏传佛教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流布区域。藏传佛教各派差不多都在青海有所传播。元以前.噶举派各支系在青南玉树地区的传教建寺活动十分频繁,其中止贡噶举、巴绒噶举、周巴噶举、叶巴噶举等都在玉树建立有寺院。元明时期,萨迦派、噶当派以及后起的格鲁派等都在青海建立了自己的寺院。明末及清代则是格鲁派在青海大发展的时期,逐渐在青海藏传佛教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另外,清代以来,宁玛派在果洛为重点的青南地区也建立了众多的寺院。据统计,在1958年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前,青海全省共有藏传佛教寺院700多座。在寺僧侣近6万人。民主改革后,寺院以往拥有的种种政治特权和经济剥削制度都被废除,藏传佛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但“文革”中,大多数寺院或关闭,或拆毁。改革开放后,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地寺院重新开放或重建、新建。
在青海,玉树州是目前省内保留藏传佛教教派最多、多种教派并存的一个地区。玉树县结古寺是青海现存最大的萨迦派寺院,称多县尕藏寺是青海最早的萨迦派寺院,禅古寺是玉树地区出名的噶玛噶举派寺院,而囊谦县的觉让寺是全省最大的拔戎噶举派寺院,达那寺是青海仅存的叶尔巴噶举派寺院,桑买寺是青海最大的周巴噶举派寺院,乜也寺是止贡嘎举派古刹。玉树地区不少寺院及其活佛声名远播,经常有港澳台乃至国外信徒前往朝拜。
历史上,青海地区产生了许多影响广泛而深远的藏传佛教寺院。其中丹斗寺、瞿昙寺、弘化寺、塔尔寺、佑宁寺、广惠寺、隆务寺等等都是宋元明清以来青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著名寺院。同时,这些寺院当中又往往名僧辈出,特别是清代以来形成了以章嘉、土观、松巴、赛赤、敏珠尔、阿嘉、夏日仓、拉课等为代表的具有很高宗教地位的转世活佛系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