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可持续发展教育 > 文化
创新自我 造福全球
发布时间:2010-06-14 09:18:57  来源:中国藏族教育网  作者:桑吉加 教授

四. 项目内容
藏族传统教育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博爱和智慧高度统一的成果;是树立远大目标和改变自身不正确心理和行为融合过程;是世界多元文明整合的活动。它的研究和教育对象是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概括起来就是解释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缘起依存的本质属性和人类活动的内在联系,提倡关爱利他的行为;主要教育任务是征服自己的烦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主要课程有规范行为的律学,认知方法的定学,开发潜能的慧学等三大学科;主要目标是创造没有烦恼的内外环境,知足的经济,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培育身体健康,心灵明亮的人。它教育人们如蜜蜂采蜜,不损伤花的颜色,味道,并给花授粉的活动中采集所需的蜜一样,人类不但要生产和享受所需的物质财富,更应该为多元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存环境。
青藏高原蓝天白云,多元动植物,丰富的矿产资源,透明清澈的雪山清泉等多元丰富的干净物质,是诚信、善良、智慧的精神文化的产物,是这块土地上善良的人们成千上万年来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本人作为一名藏族教育工作者,大学教授,利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进行了研究,现将全球的视野重新认识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和方法,它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与今天我们谈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所提倡的价值和责任,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智慧与方法,生活与教育等作概要介绍,以便自己学习和实践,同时也为他人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 价值和责任
藏族传统教育认为,人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确立人生的价值和责任目标,概括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价值和责任目标;低一级目标为高一级目标的基础。
1.人的低级教育目标。通过教育认识人的生命具有无常特性,痛苦现象,因果关系,追求诚信真理,自觉规范自我言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十项基本行动作为人生的初级教育目标。
2.人的中级教育目标。在低级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认识人的烦恼是产生不可持续的根源,研究烦恼导致的不可持续的现象,掌握烦恼对生命整体和个体带来的危害;论证出现不可持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三大根本性烦恼;论述物质享受不可持续现象产生的十二个过程;指出解除不可持续现象的实践方法;解释人类所追求的幸福感,痛苦感,一般感觉的本质区别与联系;消除对物质的高度贪欲等烦恼,实践远离烦恼,享受没有烦恼的美好永久可持续幸福的人生教育的中级目标。
3.人的高级教育目标。通过教育认识人类产生不可持续的现象不仅对于自己的生存质量有关,而且对所有生命的安危有着直接的联系,创造对所有生命不做成危害,解除所有生命痛苦与痛苦因,创造幸福与幸福因,享受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创设远离亲爱敌恨的中立社会,博爱与智慧高度统一,实践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六大行为作为人生教育的最高目标。
实现人生的三大教育目标,需要有转变观念,改进行为,提高素养等三个过程的教育实践。
 转变观念。反思人类六项文明的意义作为转变观念的前提。一是经常思
考人类的成功经验,征服并根本上消除自我烦恼,了解事物缘起依存的本质规律,在复杂情景下具有分辨是非能力的人称为有成功经验的人。二是经常思考人类的正确方法,成功经验分悟出方法和指出方法,研究结果的本质正确,对象清楚,其逆定理也是正确的称为悟出方法;通过实践其方法,并始终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称为指出方法。三是经常思考正确方法的实践者,严格实践正确的方法,心理和行动始终处于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结果,诚挚,逻辑,如理等状态。四是经常思考奉献的意义,把美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奉献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五是经常思考约束自己错误行为戒律的意义,把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承诺和誓愿视为自己的戒律,增强以清净,无瑕,无混,无染,自在,智者赞扬,定律等七个方面进行实践的信心。六是经常思考自然的力量,了解宇宙间自然的力量,自己的行为是否违反自然的缘起平衡规律,戒律和定律是否同等。
 改进行为。把实践十个善道作为改进行为的基础。行为结果带来可持续
发展的心理和行为称之为善事。实践善事的行为称之为行善道,行善道的方法有无数,概括为放弃杀害生命等十种行动。相反,行为结果带来不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和行为称之为恶事。以烦恼的心理有意为对象进行恶事活动称之为行恶道。烦恼的心理指以贪欲、嗔恨、痴愚等三种根本烦恼所控制的思维。为此,无论行善道或恶道,各有其相关的对象、意识、烦恼、行动、结果等五个方面的要素来决定善恶行为的行为程度。善恶行为是通过行动、言语、思想等三门出现。因此,藏族传统教育把改进人的三门为教育自己和他人的主要切入点。
行动方面的杀生,偷盗,邪淫;言语方面的妄语,离间,粗语,綺语;心理方面的贪欲,嗔恨,邪见等十种恶事为恶道的高度概括。准确掌握十种恶道及其相关五个要素是区分行恶道轻重程度的唯一标准。因此,熟练掌握各个恶道的五个相关因素也是衡量善恶大小的具体标准。十种善恶的五个相关要素依次简述如下:
对象,有生命的众生;他人的财物;不是自己配偶的男女;见闻与事实相反;和与不和的有情;有损于他人的心;没有意义的话;他人的财物;有损于他人的心;存在的实事。
意识,想杀害生命;想得到他人财物;想发生性行为;想改变事实说话;不想和好;清楚对象;明白其语没有意义;想归为自己;想打击他人;想诽谤实事。
烦恼,贪欲、嗔恨、痴愚之一。
行动,自己或叫人伤害;偷抢或其他行为;自己或叫人行动;说话或示意;说真话或假话;与事实相符或不符;说没有意义的话;归为自己而努力;打击他人;诽谤真理。
结果,导致死亡;移动财物并生归己心理;两性交合;对方理解其意;说出不和好的话并对方理解其意;说氏族身体等缺陷不好听的话;说出粗语;说出绮语;下决心归为己有;下决心采取打击;具足诽谤实事等五种心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分析自己的言行,不行恶事道就是实践善事道,也就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认为饮酒虽然引发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危害很大,但不是实质性恶事,则没有列入恶事道。
 提高素养。以发心为根本,无执著分别心的智慧为动力,以超越时空的
观念,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六项行为目标,推动十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目标。尊重所有生命的平等性,同样具有生存意义的价值观,人类具有保护生命或生命赖以生存环境的责任感称之为发心;世界上一切事物间存在着相互缘起依存的关系,不存在任何独立固有事物的理念称之为无执著分别心的智慧;超越眼前和自己有关的利用,注重全球永久的利益称之为超越时空的观念。
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六项行为目标,一是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解除所有生命不能可持续生存的一切恐惧隐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财物精力等。二是戒忌行动、言语、思想等三门行恶道,倡导自己或他人行善道,奉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三是不记过去国家种族和仇人间的怨恨,尽自己的能力自觉承接他人或群体的痛苦,行为不计回报,目标坚定无疑。四是坚定终身投身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信心,奉行有利于全球生命共同体的事业为最大光荣和快乐,时事为社会群体的共益事业敬业奋斗。五是身心健康快乐,专心奉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六是了解事物缘起依存的内在本性和社会发展规律,掌握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智慧。
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十一项具体行动目标。一是做弱势群体和受难者的事;二是做制作不可持续者的事;三是做全球生命的公益事业;四是做受恐惧者的事;五是做受忧苦者的事;六是做缺乏物质条件者的事;七是做众生安家的事;八是做同一心愿者的事;九是做真正实践者的事;十是做邪行者的事;十一是做巧妙方法创造者的事。

(二)观念与行为
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认为,环境与生命群体之间存在着依存的因果关系,不同的生命群体就有不同的居住环境;环境是居住在某一地区生命群体长期共同活动的缘起产物,此现象在因果学中称之为增上果。引起生命群体痛苦和不可持续发展现象的主要根原有四点。
 贪恋眼前利益。人类不明白有为则无常的道理,为了自己眼前或今生的
小利益,烦恼控制言行,伤害其他生命群体利益的错误行为不断发生,而这些行为恰恰是导致自己和他人幸福不可持续的真正因素。
 贪恋今生快乐。人类缺乏区分快乐与痛苦的辨别能力,把短时间快乐的
感觉误认为是永恒的幸福。为此,不顾一切地做出许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存都带来危机的各种错误行为,其后果不但得不到向往的快乐,相反越来越加重痛苦,直至灭亡,犹如吸海洛因。
 贪恋小范围利益。人类不顾生命群体之间的依存关系,不顾生命群体的
共同利益,为了自己和亲友的利益,损害他人利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阶层间的多元联系和相互关爱逐渐从人间消失,各自为政,相互争斗,争夺利益的局面日益加急,便导致环境、经济、社会的不可持续现象。
 不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人类不清楚自己行为的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
结果,盲目开展有利于眼前或暂时利益的许多模仿行动,导致许多不适合本地区的不可控制的巨大困惑。
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以无常学,轮回学,缘起学,慈悲学、发心学、智慧学等为主要课程,解释以上根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

1. 无常学
人类贪恋眼前利益的主要原因是不懂得无常的道理,有为则无常,凡是由因素生成的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则为无常;无常论认为事物的基本变化规律是积累的终究要消失;站立的终究要倒下;相遇的终究要失散;生命的终究要死亡。以上四点是一切事物遵循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无常学概括为三点。
 无常的分类。无常可分为外环境无常和内众生无常两类。外环境无常又
分为粗略无常和细微无常。内众生无常又分为他人无常和自我无常。
 无常的学习方法。外环境粗略无常论认为宇宙间不存在坚固不变的永恒
物质;外宇宙细微无常观认为四季万物变化无常,日月升落昼夜无常,前一瞬间的世界并非是后一瞬间的世界,前一瞬间的世界已经不存在,人类所显现的不变和存在是相同事物的再现过程。内众生无常中自己无常观认为死亡具有必然性,无确定性,不可抗拒性等特点,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找到出生但没有死亡的案例,任何事物都成为无常的案例。
 学习无常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了有为则无常的道理,就能克服贪恋今生
的细小利益杀害其他生命等十种恶劣事件的发生,能够有效阻止伤害他人利益的许多错误行为;有了它犹如有了火车机头,其他有利于他人利益的正确心理和行为跟随而来;有了无常的概念,任何事情才有可能避免盲目扩展可有可无且耗费资源的许多活动;有了无常的概念,任何时候才有可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轮回学
人类贪恋今生利益的主要原因是不接受轮回的存在,没有接受轮回教育的人有两类,不承认轮回的存在或承认轮回的存在。不承认轮回者认为,人的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结束,享受荣华富贵是人生的最大价值,人的责任就是给自己和亲友创作丰富的物质条件。承认轮回但没有接受轮回教育者认为,人生虽然无常,死亡还可以再生到人间天堂,还可以享受荣华富贵,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心理,仍然贪恋世间的物质享受。
烦恼控制生死过程,没有自主选择生死能力,反复出现的生死现象称为轮回,它的本质是烦恼的产物。烦恼导致的一切行为结果都会产生痛苦。因此,轮回间的一切都具有痛苦的本性。轮回学认为,宇宙间所有生命都感受着痛苦,快乐,一般等三种不同的感觉,而三种感觉的实质都是痛苦。
一般感觉是蕴身生来就具有无数生生世世积累的许多烦恼,是具痛苦之因还没有发作的隐患痛苦,人们称没有感觉;快乐感觉是正在变化为另一种感觉过程的痛苦,人们叫快乐或幸福;痛苦感觉是正在发作中的显现痛苦;痛苦感觉分地狱,饿鬼,畜牲等三恶道的痛苦和人间、非人间、天间三善道的痛苦。
掌握轮回快乐的本质特性,并具有脱离轮回心愿称为出离心。接受轮回学教育,并具有出离心的人称之为具有人生中级目标的人。具有人生中等目标者不会为了名利,地位,物质,财富等利益损害其他生命的利益,当他享用任何水准的物质利益时,不会对此产生贪恋,不会由此而采取不正当的行为,从而心理深处治理了产生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轮回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你脱离物质世界,而是脱离被烦恼污染了的物质世界,教育人们认识和享受事物的本来特性,指导人们明白要治理外界环境的污染问题,首先需要治理内心世界的污染问题,从烦恼笼罩的不可持续的心灵世界中解脱出来。

3. 缘起学
探究全球不可持续的真正原因,解释事物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学说称为缘起学。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因素组成,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会创造不同的生存环境、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这种理论称之为因果学。它注重解释不同生命群体的生活环境与内在心理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发现含有烦恼因素任何行为最终会导致不可持续的危机结果,个体的行为结果由个体承受,群体的行为结果由群体承受;同样,不含烦恼利他行为的结果是幸福与快乐,是可持续发展。任何导致痛苦或快乐的因素可分为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心理因素是指思维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因素是指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语言和行动。因果学概括为因果的分类,定义,性质,特点等四点。
(1)因果的分类 因可分为非福因,福因,不变因三类。
(2)因果的定义 有其因必有其果则为因果。杀生等十恶为非福因。十恶的相反即不杀生等十善为福因。无疑确定生处的因素为不变因。
(3)因果的性质 任何行为的结果同时可以产生异熟果,同因果,增上果等三种不同的结果形式出现。如杀生的异熟果为遭受地狱等的痛苦;杀生的同因果是如果生到人间也会短命多病;杀生的增上果是生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地方。偷盗等其他九种恶因同样产生各自不同的异熟、同因、增上等三果。详细内容由于篇幅没有作叙述,可在其他因果经典中了解。
(4)因果的特点 因果有自果自受,善有善报,因小果大,有因必果等四大特点。自果自受是指自己所行因素的结果由自己承受,只会发生到行者的身上。善有善报是指因素的善恶性只有导致结果的乐苦性,行善受快乐,行恶受痛苦。因小果大是指如一瞬间的恶念有可能导致无数的痛苦;同样,细小的善念也有可能导致巨大的快乐。有因必果是指除对治处理过的因素以外,无数年也不会变质,等到因素具足时必定会生起其果。

4. 慈悲学
一个人即便有了无常、轮回、缘起等概念,但只考虑自己的国家、种族、小群体及个人的利益,对其他生命和全球众生的安危等不作为自己的终究责任者则称为小乘。为了所有生命群体的终究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追求大智和掌握可持续发展本领者则称为大乘。慈悲教育能够消除贪恋自身解脱的小乘之心,慈悲心是博爱的两个方面,慈悲教育是慈心教育和悲心教育高度融合。
一是慈心教育 慈心教育有分类、目标、方法、标准、意义等内容。
(1)慈心教育的分类 慈心分目标为众生的慈心,目标为方法的慈心,没有目标的慈心等三类。
(2)慈心教育的目标 所有生命都得到幸福和幸福因的可持续发展心愿。
(3)慈心教育的方法 对所有生命产生感恩之心。恩中之最为母恩,母恩有无数,概括为从母胎的凝酪状到出生,从出生时的几斤重到一百多斤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了孩儿忍受各种痛苦的养育之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没有带衣服、装饰、财富、干粮等,赤裸裸空着手来到没有一个熟人的世界,就是慈母没有让挨饿、挨渴、挨冻、挨穷,自己且克服种种困难辛辛苦苦积攒,没有舍得享受的财富毫不留连地奉献孩儿的受苦之恩;从幼虫般的状态起慈母细心保护,采取各种方法避免孩儿遭受各种伤害的赐命之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不是什么都会,而是从只会动动手,动动脚,不会走路,不会吃饭,不会穿衣开始,教会吃穿住行,教会说话做事,教会与他人一样本领的指导之恩等四种。在生命的轮回过程中这样的母亲不只是这一次,轮回无始,慈母无穷,每一个众生都做
过无数次的慈母。虚空有多大,众生遍布虚空。
(4)慈心教育的标准 为遍布虚空间所有生命的利益,产生没有分别的利乐之心则称为大慈;放弃追求自己的利乐之心,为所有生命利乐实践可持续发展之心则为慈心标准。
(5)慈心教育的意义 人有了慈心会得到他人的慈爱,自然力量的慈爱,他人的保护,自然力量的保护,不会受到毒害,不会受到武器伤害,一切心愿顺利实现,生到利乐完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等八种意义。生起慈心就容易生起悲心。
二是悲心教育。悲心教育也有分类、目标、形式、方法、标准、意义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1)悲心教育的分类 有目标为众生的悲心,目标为方法的悲心,没有目标的悲心等三类。
(2)悲心教育的目标 解除所有众生痛苦及痛苦因的可持续发展心愿。
(3)悲心教育的方法 以今生慈母为例,如果母亲面临危机,肯定会生起悲心。同样人类生命面临严重的环境、经济、社会的危机,遭受如此不可持续的严重局面,有什么道理不生悲心,消除不可持续及不可持续因的悲心;对其他生命群体也同样应该生起消除痛苦及痛苦因的悲心。
(4)悲心教育的标准 为遍布虚空间所有生命的利益,产生没有分别的解除痛苦之心则称为大悲;放弃只解除自己的痛苦之心,为所有生命解除痛苦,实践可持续发展之心则为悲心标准。
(5)悲心教育的意义 悲心教育有无数的意义,只要有了大悲心,就有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切基础。
总之,慈心与悲心的综合称之为爱心。慈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满天下,只要虚空存在,只要众生存在,愿我与众生共同存在,解除众生的痛苦,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社会。

5. 发心学
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把无常学,轮回学,因果学,慈悲学等为博爱教育的基础课程。博爱教育的核心课程就是发心学,包括发心的依靠、本质、分类、目标、因素、接受、仪轨、功能、弃因、补法、戒律等十一个方面。
 博爱的依靠。博爱分愿博爱和行博爱。大乘类、皈依三宝、受七种別解
脱戒之一等三种的众生是愿博爱的依靠;而愿博爱是行博爱的依靠。大乘类是指为众生的利益争取大悟的大乘醒者;
 博爱的本质。为了所有众生的利益永净烦恼和智慧二障;证得真实如理,
无有颠倒,不住二边的大智慧即正等觉。
 博爱的分类。根据定义可分为世俗博爱和胜义博爱。世俗博爱是指以大
悲心为基础,把所有众生从轮回中解救为誓言的坚定信心,它又分真正具有以上誓言的愿博爱和真实实践以上誓言的行博爱;胜义博爱是指具有空性与悲心无二为核心,明亮而不动,远离世俗戏论等为特点的高度智慧的心。此心生于菩萨十地之首欢喜地开始。
 博爱的目标。博爱的目标为凡是虚空存在的地方众生存在,凡是众生存
在的地方烦恼存在,凡是烦恼存在的地方苦难存在,为解除众生的苦难寻找大乘智慧。
 博爱的因素。生起博爱的因素有见到博爱的意义,对如来的信心,见到
众生的苦难,善知识的正确引导等四条。
 博爱的接受。接受博爱有善知识的接受和无善知识的接受两种,如果对
生命和戒律没有危险,再远也要到善知识面前去接受。如果没有上师可以在如来像前,按照依规接受。
 博爱的仪轨。接受博爱有严格的传承和仪式。
 博爱的意义。博爱的意义分愿博爱的功能和行博爱的意义。愿博爱的意
义有隶属于大乘,一切菩萨课程的基础,根除一切恶行,无上证悟的根本,得到无限的福报,欢喜一切佛陀,利益所有众生,迅速得到成就等八种;行博爱的意义有以上八种功能的基础上,个人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和他人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 博爱的弃因。一个人一旦有了应用假象或欺骗的行为蒙蔽他人;制造事
端让人产生困惑;诽谤从事可持续发展工作者;掩盖过失,弄虚作假等四种不正当行为和我没有能力做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心理等五种因素,这个人就等于放弃了博爱。
 博爱的补法。当博爱产生动摇或放弃时,想起博爱的意义和失去的损失,
以四种力量自我反省和忏悔。一是自己无数恶习的忏悔;二是依靠正确理论的引导;三是从十恶等恶习中返回;四是全球众生利益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意义。
 博爱的行为。实践明亮自我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
六度行动;照亮他人的布施、善说、促行、践行等四种行动。

(三) 理论与实践
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特别注重教育实践,认为任何目标的实现都要靠自身的实践;自身实践才是影响环境和下一代的最好教育。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丰富人生的九个行动。
 恭敬父母。把供养和恭敬父母作为自己积累福报,避免灾害,与自然和
谐相处,得到高师帮助,今生美名扬世,来世生到善道的主要因素,作为人生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进行实践。
 接受八戒。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者,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以
过去的大成就者为例,经常开展一昼夜的行善活动,特别注意伤害他人的杀生、偷盗、性交、妄语、饮酒、非时食、高座床、娱乐等八种行为来约束自己不可持续的烦恼行为。
 纠正心理。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养成经常观察自己心理的习
惯,特别注意纠正十三种不良的心理。即事物等紧抓不放的吝啬心;掩盖自己过失的谄心;欺骗他人,捏造功德的诳心;贪他人身财的欲心;不想行善的懈怠心;自己并没有特别功德且认为有的傲心;贪色的欲心;不尊重其他生命的嗔恨心;贪欲自己种族、家族、身貌、亲友、财富等五种的骄心。
 文明行事。文明是一切可持续发展教育行为的根本,不含有烦恼心理的
善行称之为文明行事。经常从事新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或发扬优良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行为都均属文明行事。
 忍辱行事。一般人经常遇到不想遇到的事而生气,有害于自己的对象不
生气或不持续生气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心理能力。培养不生气能力的唯一方法是放弃怨恨之心,人没有了怨恨的心理,任何时候都可以睡安稳觉。
 放弃劣事。巩固和发扬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正确心理,放弃危害他人的心
理和行为,需要了解一般人善恶混合并存的心理、言语、行动特征。
一般人的心理有三种,有些犹如水上写字,有些犹如土上写字,有些犹如石上刻字,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保持石上刻字的心理特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
一般人的言语有三种,即真实又动听,是真实但刺耳,是假话但顺耳。第一种如蜂蜜,第二种如玫瑰,第三种如赃物。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放弃后者。
一般众生的行动有四种,从善道走向善道,犹如光明走向光明;恶道走向恶到,犹如黑暗走向黑暗;善道走向恶到,犹如光明走向黑暗;恶道走向善道,犹如黑暗走向光明等四种。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行第一种和第四种行动。
 民主合作。藏族传统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工作者运用民主和合作的方
法。学会交流,首先要学会看人。一般人有四种情况,犹如芒果,里不熟外熟;里熟外不熟;里外都不熟;里外都熟。还有思想衰败但行为动人;思想丰富但行为败坏;思想和行为都败坏;思想和行为都丰富等四种,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需要第四种素质。
 不恋他偶。不贪恋他人配偶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养,方法
有两种。一是控制自己心理的三条方法。首先,看到与自己高龄的人视为父母,同龄人视为兄弟姐妹,低龄人视为儿女;如此还产生贪欲,观想九口内脏等不净性等改变意识。其次,当眼耳鼻舌身的五智与色声香味触的对象一一发生碰撞时,能够驾驭自己器官的人视为真正的英雄,他守住了自心。再次,分析被贪欲对象的身体,滴流脏物的九口,尿屎赃物的容器,饮食等无法装满的无底洞,没有实质意义的外皮包装,没有一个真正值得贪恋的地方;贪欲犹如麻风病人治痒,性感等不但没有满足的时候,相反会越来越加剧性欲等特点。二是根治贪恋除上述方法外,只能控制贪欲。若若要根除贪欲及其种子,需要接受六个方面的思想教育和观念转变。
 优待配偶。掌握自己配偶的优缺点,勾结他人,谋害自己配偶的凶手式;
不尊重自己的配偶且整天刁难的皇帝式;盗窃自家大小东西的盗贼式等三种配偶应该早日离开。同心不轻视对方;随从正确意见;欢喜恭敬对方;解除痛苦,创造快乐;同甘共苦等五种配偶应该如眼珍惜,像爱护君主一样相互恩爱。以上是家庭幸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支持
返回首页
返回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05 - 2018 Teducn.com
E-mail:gangjian_xn@hotmail.com
phone:18997245213

网站内容版权属于中国藏族教育网所有
信箱:gangjian_xn@hotmail.com
联系电话:18997245213 QQ:8945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