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目的、意义,掌握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理解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也是一个农业结构调整问题;
(2)了解本区面临的水土流失这一生态问题及其主要成因,正确理解水土流失是本区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掌握治理这一生态问题的一般措施。
(3)通过对本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分析,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通过观察图表、分析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体味出地理学科在现实生产中的实用性,并逐步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和发展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山区立体农业的发展模式。
2. 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开发的优越性。
三、教学难点
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图表分析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师生间教学互动。
五、教学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分析1.本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2.本区主要生态问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优势,克服不利因素,解决生态问题来进行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那么,我们进行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7.2 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一、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1.目的:充分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生态稳定,经济繁荣。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有很多是共性的,那么各地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过程中能不能搞“一刀切”,统一成一个模式,比如普遍种一种茶,或某一种水果、花卉什么的?
——不能,一则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二则违反了经济规律----物以希为贵。
要因地制宜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我们积累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做法?
2. 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一)走立体农业的道路
[承接]为什么低山丘陵地区要走发展立体农业之路(必然性)?它是基于哪些具体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而提出的?
[出示复式投影]表格“山区自然人文条件与立体农业的必然性”,先出示底图<空白表格),学生结合阅读课文,归纳并表述:
[覆盖答案]
自然和人文条件
|
立体农业的优势(必然性)
|
地形地貌条件
山地、平原比4:1,垂直地带显著
|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多种经营
|
人多地少的矛盾
人多,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不足
|
将闲置劳力转移去综合开发低山丘陵,促进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
|
生态环境状况
生态系统脆弱
|
农、林、牧同步发展:改变单一种粮局面,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
[小结]根据南方丘陵山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为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农业资源。解决人地矛盾,通过走立体农业的道路进行多种经营,使农业生产由单一的种植业转向多样化,贯彻因地制宜的国土整治思想,是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开发的必然和方向。
[过渡]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红壤丘陵地区,通过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考察队和当地地方科技部门的合作,通过发展立体农业,成功地闯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农业开发利用的路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阅读课本案例材料1 “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走立体农业改变落后面貌”。
分析思考:
①简要叙述千烟洲的自然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