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校园新闻
佛教在汉藏关系中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5-12-10 11:09:45  来源:  作者:才让太

接下来我想谈的一个问题就是僧人长期以来被边缘化和被歧视。除了很少一部分大寺院和著名寺院以外,在农村和牧区推行的发展规划中基本上没有寺院的部分,道路规划中没有寺院,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寺院,通自来水没有寺院,通电没有寺院。后来,社会保障系统中没有僧人,医疗保险系统没有僧人,所以说僧人这个群体基本上被边缘化,被疏忽掉了。中国这么大,要做的事儿那么多,在政策偶尔惠及不到一些群体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疏忽持续了五十多年,那是说不过去的。当然,这里说的不包括那些在人大政协任职的大活佛们以及他们的寺院,他们虽然风光无限,但是在整个藏区的寺院和僧人中只占极少一部分。所幸的是,“314”之后,这个问题逐渐被重视起来,现在僧人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

藏区在西方世界一直被视为“香格里拉”,向往之、推崇之,除了有些许“东方主义”色彩外,西藏的苯教和藏传佛教文化的魅力成为世人了解西藏、重视西藏、向往西藏的主要原因。这个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传统是青藏高原的本土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高度融合并吸收汉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内容后形成的一个深层积淀。经过上千年的文化融合,它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个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上千年的传统中,对于藏人来说,寺院就是学校,所以有村落的地方基本上有寺院。寺院作为苯教和藏传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统教育机构,有其完备的学经制度和学位晋升制度,在承袭宗教传统文化方面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作为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最大派系的格鲁派寺院以其严谨的学经制度而著称于世。格鲁派僧人入门后一般在小寺院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开始游学到中等寺院学习,最后通过考试进入西藏三大寺等大型寺院学习。其中,成绩出众的学生经过学院(藏语称“康村”)遴选而参加西藏传召大法会,在传召大法会上就佛学的内容进行辩论而出众的僧人会被授予拉然巴格西学位。这是藏区各教派寺院各种学位中影响最大也是最难取得的学位,是很多僧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藏人普遍认为这种荣耀不光是一辈子的,而是几辈子,甚至是永恒的。除了格鲁派以外,藏传佛教其他各教派和苯教都有各自的学经制度和学位晋升制度。这就像内地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们做梦都想让孩子们考上清华、北大一样,更优秀的还要留学上牛津、剑桥、哈佛一样。藏族人就靠这样一个学经制度和游学传统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明,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因而,藏学研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显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藏族寺院完备的学经制度和学位晋升制度逐渐被废除。按现在的宗教管理规定,对僧人必须进行属地管理,一辈子不能离开自己的寺院,这跟藏族传统的寺院教育运作模式大相径庭。按照传统,僧人学经有一种上千年的游学传统,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寺庙到寺庙的游学过程。在游学过程中,寺庙之间的辩经和交流互动非常重要,并且这种游学传统是在全部藏区范围内,并非仅仅局限于西藏自治区境内。但是,现在的管理方式不仅将历史上的主寺和属寺之间的传统关系切断、肢解,而且在同一个教派中游学的传统也废止了,因为僧人不能到其他寺院去学习,更不能跨县或者跨省去其他寺院学习,他们的学习无法提高,更不要说拿到学位了。这种人为的传统寺院教育体系的断裂使藏族文化的继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做法就像将小孩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学校里学习,一直让他上小学,不让他升中学大学。这不仅使学僧们无法升学取得更高的学位,还直接危及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是上千年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和教育模式,这种方法和模式是符合中国藏区实际情况的,同时也能够满足藏族僧俗民众的宗教需求和信仰愿望。一种知识体系或文化传统的存在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求知需求和信仰需求的,它存在了上千年,也是在不断的调整和整合中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坚实的社会根基。藏民族挚爱这一宗教及其信仰体系,他们愿意为保全这一宗教传承而舍弃一切。文革等过于偏激的几次社会运动使藏族传统寺院教育系统完全被肢解了、断裂了、废止了,损失惨重。

支持
返回首页
返回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05 - 2018 Teducn.com
E-mail:gangjian_xn@hotmail.com
phone:18997245213

网站内容版权属于中国藏族教育网所有
信箱:gangjian_xn@hotmail.com
联系电话:18997245213 QQ:8945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