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介绍 > 大师荟萃
松赞干布
发布时间:2011-11-01 13:57:42  来源:中国藏族教育网  作者: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25岁,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亲率禁卫军劲旅从吐蕃远道出迎。文成公主一行往西由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达黄河河源附近的柏海(扎陵海),与松赞干布迎亲的队伍相会。松赞干布高兴地穿起唐朝所赠的附马吉服,向唐太宗的亲族兄弟江夏王李道宗行子婿之礼,说道:“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以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他陪同文成公主和李道宗一起游览了河源景色风光。在送别李道宗等唐使返程之后,松赞干布即护送文成公主进藏。沿途,吐蕃人民都以热烈真挚的感情欢迎文成公主。凡公主经过的地方,都流传着许多充满民族友爱的故事。
 文成公主历经千山万水到达逻些后,吐蕃人民欣喜若狂,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热烈地迎接这位象征汉藏民族深切、亲密情谊的赞磨(王后)。为了让文成公主的生活如同在长安一样舒适、愉快,让后人不忘这一历史事件,松赞干布在首府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式样和风格,于玛布日山(今布达拉山)专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池和宫室。  
 文成公主知书识礼,博学多才,笃信佛教,她作为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先驱,将中原文化传播入藏,对于增进汉藏民族的亲密团结,促进中原和吐蕃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据西藏民歌流传,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带去谷物3800类,牲畜5500种,工匠5500人。尽管这些数字无疑有夸大、言过之词,但是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随着文成公主的入藏,内地中原地区诸如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和历算、医药等科学知识,皆陆续传到了吐蕃。使当地人民的衣、食、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如吐蕃人原来“以毡帐而居”,穿毡裘衣,此后不少人“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了。“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代诗人陈陶的这几句诗,正是对蕃唐和亲后,公主入藏对吐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作用的赞颂和真实写照。同样,吐蕃派遣青年到唐朝读书,吐蕃妇女流行的椎髻、赭面,以及吐蕃社会传统的马球游艺等,也传到了中原地区,为藏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增添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松赞干布在重新统一吐蕃王朝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巩固政权,使之更加繁荣、昌盛、强大,于是他利用与唐联姻这一有利条件,尽最大的努力,建立集中的统治机构,制定严密的制度,积极果断地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
 政治制度方面:长期以来因氏族制的残余,传统习惯以及部落间的界限等因素,吐蕃王朝虽称统一,而实际上并未建立起政令统一的强大集中的王权,这种政体极不利于吐蕃社会的发展。同时,有鉴于以前父王被害和大贵族的分裂叛乱也是因为没有有效地控制地方贵族势力,松赞干布遂依照唐朝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置了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进一步加强和集中了王权。
 吐蕃从第17世赞普起,设立了大相,作为赞普的辅臣。松赞干布起,将中央高级官吏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大相,称为大论;又设副相1人,称为小论;另设兵马都元帅正副各1人,执掌兵权。第二类为宰相僚属,其中有内大相1人,掌管国内事务,整事大相1人,管司法诉讼;另有外交、财政等官。“诸官之中,大相最尊”“事无大小,必出于宰相,便宜从事”,而居万人之上,一人之下。松赞干布能知人善任,协助他管理行政事务的最著名的四贤臣有吞弥·桑布扎、禄东赞(即噶尔·东赞)、支·赛当汝恭顿和娘·赤桑扬顿,他们为吐蕃王朝建政初期立下了功勋。
 松赞干布制定了“十善法律”,共计20条。如孝敬父母,敦睦亲族,敬事长上,帮助邻里,报答慈仁,尊敬高德,以圣哲为模范,酬德报恩,斗秤公平,不用伪度量衡,与众和谐,说话温雅,酒食知量,心性忠直,虔信佛、法、僧三宝等;有的是保护私有制财产和维护贵族阶级利益的条文,如追回偷盗者赃物并补罚8倍赔偿,及时还债,不得抨击种姓高贵者,应受其教诲。除之还有杀人者偿命,斗争者罚金,奸淫者断肢、并流放异地,诳语者割舌等等。总之,它反映了统治者以佛教的戒律为准绳,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标准,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的安定,对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支持
返回首页
返回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05 - 2018 Teducn.com
E-mail:gangjian_xn@hotmail.com
phone:18997245213

网站内容版权属于中国藏族教育网所有
信箱:gangjian_xn@hotmail.com
联系电话:18997245213 QQ:8945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