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 教育新闻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1-04-08 15:28:07  来源:http://www.moa.gov.cn/  作者:

第三节 现代服务业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以增加供给、促进消费、扩大就业为目标,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与中介、商贸餐饮、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商务会展等十大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骨干服务企业和新型业态,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提升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

  一、金融业

  发展壮大金融产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要素集聚水平和配置能力,增强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撑力和渗透力。鼓励和支持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切实增强我省金融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省内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运行机制、金融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支持青海银行加快增资扩股步伐,实现跨区经营并推动上市。健全保险组织体系和市场功能,支持各类保险公司到青海设立分支机构,拓宽业务,进一步发展"三农"保险,积极推进保险业务创新,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我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其它政策支持和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地方融资平台规模和风险承担能力,加大对生态保护、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三农"事业支持的力度。积极引入省外股份制(外资)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引导和鼓励各类产权投资机构落户或在青海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创新,拓展业务,活跃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推进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及生态补偿基金,进一步扩大地方债券、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广泛聚集和吸引社会资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增强发展预期,控制成本,稳定生产。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推进信用担保、再担保体系和诚信制度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到"十二五"末,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上市公司发展到18家,融资额达到200亿元以上,使金融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

  二、现代物流及中介服务业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打造西宁朝阳、格尔木、德令哈、平安四大物流园区,建设玉树、果洛、黄南、海南、海北物流节点,改造提升兰青、青藏铁路物流、重要国省干道公路物流以及航空物流等三大物流通道,逐步形成全省的物流体系骨架,提高物流网络覆盖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以物流信息平台、连锁配送网络为基础,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培育10家骨干物流企业。加快发展速递物流业。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业,鼓励发展科技服务、产权交易、商务会展、金融理财、职业介绍、文化传播等中介服务行业,规范发展会计、评估、认证、咨询、征信、律师、司法鉴定等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组织,完善中介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三、商贸餐饮及社区服务业

  加强粮食市场建设,培育粮商,推进粮食储备与物流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搞好城镇商贸市场建设,发展城市便利店、综合超市等新型零售网点和配送中心,鼓励发展连锁经营,推进连锁经营向多业态和专营专

  卖方向发展。继续实施农村牧区"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加快现有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健全农牧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体系,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经营网点向农村牧区延伸和农超对接,推行产销一体化,实现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到农家。推进市场监测和应急调控体系建设,及时应对市场异常波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物价。推动西宁市国家级服务业试点城市建设,增强服务业支撑和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餐饮企业和品牌,保护和振兴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老字号""名优品牌",提升商贸餐饮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强支持和培训,鼓励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家庭服务业,形成便利、规范的家庭服务体系。

  四、房地产业

  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协调,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对投资与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健全房地产开发经营体系和物业服务体系。扩大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重点城镇房地产开发规模,加快新区开发,加强普通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房、商务集中区建设,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实行租赁与购买商品住房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健全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租买结合、梯度消费,满足不同群体住房需求。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推广节能环保建筑技术,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房地产创意策划机构、勘测设计机构、专业中介代理机构和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家居装潢、租赁经营,延长房地产产业链,促进房地产业绿色发展。

  五、旅游业

  着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突出重点,着力打造塔尔寺、青海湖、金银滩-原子城、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高原旅游名省和新兴的国际型、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四个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着力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品牌,积极发展生态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神奇青海探险之旅。提升以西宁为中心的夏都旅游圈,西宁-三江源生态旅游线、兰青-青藏铁路观光旅游线、门源-祁连森林草原风光旅游线"一圈三线"旅游发展的水平。加快青海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热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贵德高原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新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支持红色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抓住玉树灾后重建机遇,打造藏区深度旅游新亮点。促进跨区合作,推进"大九寨""大香格里拉"旅游带发展,丰富旅游发展内涵,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加快交通、通信、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全力提升旅游业发展保障水平。到201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六、文化体育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统筹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奠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做大做强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暨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等文化品牌。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发展民族歌舞演艺业。培育壮大热贡艺术、藏毯、昆仑玉雕等特色工艺美术产业。促进具有区域特色图书、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培育壮大出版发行业。建设青藏影视城和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发展广播影视制作、文化创意、民族语动漫等产业。集中建设热贡国家级文化生态产业园、康巴文化风情园、昆仑神话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建成一批功能全、品位高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形成20个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大型文化骨干企业。打造提升环湖赛、世界攀岩和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为主的"三大体育品牌",积极发展竞赛观赏、高原训练、运动体验、健身休闲等产业,形成以多巴高原体育、尖扎水上运动、玉珠峰登山等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为核心的体育产业链,使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第四节园区经济

  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对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园区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增强园区经济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建设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共享、污染治理集中的产业园区,打造支撑全省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农牧业产业园区。围绕特色,因地制宜,争取建成海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大力推进海东高原现代农业、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将海东地区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将海北州建成草业与养殖业耦合发展、高寒地区牲畜良种化和现代畜牧业组织方式有机结合的示范区。积极推进海南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黄南有机畜牧业实验区建设,将实验区建设成为全省高寒牧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示范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草场、牲畜、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着力提高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水平。

  工业产业园区。加速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使其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循环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努力把青海打造成全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加快发展平安临空综合经济区、乐都装备工业园、民和下川口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启动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建设,打造新的省级产业集聚区。着力推动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引导对口帮扶地区和单位在东部城市群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鼓励青南等地区发展"飞地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极。按照合理布局、集聚发展、节约用地的原则,提升东部地区、州府所在县工业集中区发展水平,支持所有具备条件的县、矿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精深加工业,使其成为聚集人口、吸纳就业、带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到"十二五"末,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

  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西宁朝阳、格尔木、德令哈、平安临空等物流园区。抓好教育园区、文化影视产业园区、热贡国家级生态文化产业园区、贵德高原旅游示范区等各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对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支持
返回首页
返回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05 - 2018 Teducn.com
E-mail:gangjian_xn@hotmail.com
phone:18997245213

网站内容版权属于中国藏族教育网所有
信箱:gangjian_xn@hotmail.com
联系电话:18997245213 QQ:89457590